分级阅读是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科学阅读范式。近日,在第六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大会主会场上,国内第一个中文分级阅读学术标准正式发布。这是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基地主任王蕾带领团队历时3年的研究成果。

  这个成果缘于该团队2014年承担的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分级阅读与儿童文学教育研究”,是国内高校首个中文分级阅读国家级学术项目。

  小学阶段划分为16级阅读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首次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

  在2016年发布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要“加强对少儿阅读规律的研究和运用,科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少年儿童的智力、心理、认知能力和特点,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分级阅读等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加快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

  王蕾向记者介绍,此次发布的分级阅读标准为小学阶段的分级阅读标准,分为读物水平与读者水平两项内容,每一项都分为1—16级,每一级与小学的学段设置紧密对应。如1级对应小学一年级上学期,2级对应一年级下学期,以此类推。但到三四年级,标准的级别增加为每学期两级,即5、6级对应三年级上学期,7、8级对应三年级下学期。“这是因为三四年级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短篇作品、桥梁书作品跨越到章回作品的阅读阶段,分级应该更细,以便给予这个阶段儿童更细化的指导。”王蕾表示。

  在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看来,这16级划分科学地把握好了小学生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的身心特点,比较科学、合理,能让对应的读物得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最大特色是强调实践应用

  分级阅读标准中读物的提供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成人的指导。标准研究与推广的核心理念就是用科学的分级阅读范式,帮助每一个孩子学会阅读,真正爱上阅读,最终持续终身阅读。王蕾告诉记者,这次发布的分级学术标准并非只是单纯的学术成果,它的最大特色是强调标准基于学术研究之上的教育应用性。

  这一点也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少年儿童分级阅读研究标准研制专家组主任王泉根的认可。在他看来,以往的企业标准只是应用于企业内容的产品研发,其社会普适度较低。本次发布的学术标准分级内容分门别类,符合当前儿童阅读现状,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应用方式为分级标准的普遍使用提供实施途径,这将极大地促进学术服务社会的现实需求。

  教育应用性体现之一,就在于这次发布的分级标准针对阅读现实需求。读物的分级与读者的水平分级均按照不同阅读资源的种类分为童话、小说、童诗、散文、绘本五大类,这五大类为当前小学阶段儿童阅读的主体内容,标准将这五类具体内容的读物标准与阅读水平标准进行了分门别类的陈述。

  另外,这个分级学术标准更加突出体现汉语语言与应用的特点,在分级细则上区别于英语分级体系。王蕾认为,儿童从一出生就沉浸在汉语的环境里,我们制定的分级标准必须考虑到他从小到大已积累的母语基础,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分级阅读体系,但是不能全盘照搬。

  据介绍,课题组将作为核心研究团队加入今年已经启动的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发起的全国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标准研制工作中,为汉语分级的整体拓展提供框架性研制思路。

  

作者:刘蓓蓓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