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深圳十大佳著”| 郭春生:文学力量助都市人执守自我 2024/01/12

  续十年担任“深圳十大佳著”(小说与诗歌类)评委的郭春生老师说,文学是自己一生的爱好,小时候的理想之一就是当作家,希望如苏轼所说能够“腹有诗书气自华”。连续10年作为评委以来,他见证了深圳文学创作群体喜人的成长。

  “深圳十大佳著”对深圳文学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作用

  为备受深圳文坛关注的年度盛事,“深圳十大佳著”评选活动为深圳这座城市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培育更多文化新人,推动文化深圳、书香深圳建设和深圳文学创作繁荣注入更大的活力和生机。郭春生老师表示,参与到这一过程中让自己与有荣焉。十年来,“深圳十大佳著”对于推动深圳文化创作群体的发展,提升深圳文化气质作出了独特贡献。深圳的大厦通衢,是其骨架,红灯绿酒是其仪容,让人欣喜的是,作为城市灵魂的文化,在深圳从未缺席。这座经济与科技大城的面貌日新月异,生活其中,很容易在纸醉金迷中丧失自我,导致腰包鼓鼓而灵魂干瘪。但深圳有着可贵的生机勃勃的作家群体,用文学书写着这座城市,表达着这座年轻城市的思想活力,赋予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帮助人们在乱花迷眼的大千世界不忘叩问心灵、执守自我。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深圳这座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具有高效、务实、多元化、快节奏,敢想敢做的性格特征,这一特征也折射在深圳文学发展之路。郭春生老师认为,深圳本土文学创作势头正猛,继第一代移民典型的乡愁乡恋的故乡书写和打工文学之后,作为深二代的文学作者的长成已经初见端倪。这些新一代的作者将会以更开阔的视野,对世界更多方位的理解,用更多样的题材,呈现出更深刻的思考。

  深圳作为现代化的经济大都市,活跃着众多爱好文学的人群,认人惊喜。堪称阅读绿洲的深圳,大量的喜爱文学的人在读书,更从中不断涌现出朝气蓬勃的新作家,这也得益于深圳全民社会优良的硬件空间。从市、区、街道到社区,书城、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场馆密布,提供了文学驰骋的空间场域。不分男女老少,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阅读。深圳人每年参与读书月系列活动的热情,足见这座城市炽盛的读书文化氛围。

  好书的标准就是用灵魂塑造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

  关于深圳文学和文学奖的讨论中,郭春生老师提到了他多年来担任“深圳十大佳著”评委的经历和阅读经验,他表示,目前这个阶段,自己比较偏爱看关心时下现实生活、展现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关心时代变迁和生活的作品,比如像本届获奖的《鹅公坪》这样的作品,书写的是普通百姓身发生的平凡故事,反映的是历史背景下的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发人感悟。

  “对读者而言,什么是好书”的话题,他说;什么是对深圳人意义上好书,可以用很专业的语言来定义它,但是更愿意用普通市民的眼光和标准来看,所谓好书简而言之就是好看的书,那些贴近读者生活,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者描绘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激励大家美好的活下去的书籍,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好书。当然,好书当然应该具备艺术性和思想性以及一些硬标准,比如文字的洗炼优美等等。这些也是自己在‘深圳十大佳著’评选的活动一直遵循的标准,它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

  丰富的人生经历造就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历丰富的郭春生老师戏称自己的人生像蚂蚱,敢想敢做,屡屡跨行跳槽, 从农民、工人、老师、记者、商人到企业管理,从中学毕业直到退休以后都在不断尝试一些新挑战。但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在什么地方,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阅读的热爱。他曾在加拿大温哥华生活多年,因职业缘故经常行走于国内外,这样的国际经历和不同文化体验对于拓宽视野,增长见闻,认知中西文化之异同,获益多多。他说,生活在深圳和温哥华有着不同的城市文化体会。比如说温哥华多年蝉联世界宜居城市榜首,自然环境优美,尽管华人数量不少,却形不成中国文化的大氛围,对于有中国文化情结的人来说,难免精神寂寞,而回到中国,回到深圳,触目皆是中国文化符号,源泉处处,久居域外不免委顿的中国文化感应立地充盈,满血复活。

  多元化的视角看世界,然后以多元化视角看深圳这座城市具有包容、开放、多元、创新的精神特质,郭春生老师认为深圳文化在未来将继续繁荣,“深圳十大佳著”评选活动将越办越好,激励更多深圳人写出更多具有深圳特色的佳著,持续引领深圳的文化繁荣。

  人物简介:

  郭春生,1980年代复旦国际新闻研究生毕业。当过农民、工人、教师、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职业经理人。发表散文等若干篇,书评人,现居深圳。

返回
×
福田区图书馆免费向所有市民开放,开放时间:
成人阅览区:09:00-21:00 周二闭馆;法定节假日 10:00-16:00
少儿阅览区:16:00-20:00 周二闭馆; 寒暑假、周六日 09:00-20:00 ;法定节假日10: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