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逸事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资源福田文献福田逸事
历久弥新的下沙祭典

下沙人在祭祖仪式中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在龙腾狮吼中张扬朴素的人文精神。本文配图均由 陈亚琼 摄

  下沙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西南部,东临上沙村,西至著名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毗邻珠江出海口,北倚滨海大道,南跨美丽的深圳湾,同香港新界的青山秀姿隔海相望。现有面积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9户,1500多人,全部为黄氏一族。

  下沙黄氏宗亲祭典,历史悠久,形式规范,保存完好,影响广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2007年,该习俗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典代代延续

  弘扬传统美德

  下沙重阳祭祖习俗始于南宋时期,至今已经有800年历史。南宋淳佑八年,下沙村黄氏开基祖黄默堂去世葬于村北的莲花山,其子孙开始每年重阳节到墓地祭祖。到九世祖黄思铭时期,下沙黄氏家族进入重要的发展阶段。黄思铭去世后,后人于明朝末年在村内建"黄思铭公世祠"纪念他,墓祭、祠祭的祭祀仪式也有了完整、严密的固定程序,并延续至今。

  每年春秋两季,在下沙村内的黄思铭公世祠和莲花山的黄默堂墓地,黄氏宗亲祭典都会如期举行。春祭较为简单,只拜祠堂,时间为每年清明前;秋祭是相对隆重的,既要拜墓,又要拜祠堂,时间为每年重阳节后的农历九月十五日(拜墓)和九月十六日(拜祠堂)。把祭祖安排在重阳节,使得下沙的祭祖与众不同,这充分体现了重阳节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与后来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相吻合。

  黄氏宗亲祭典的仪式由长房嫡孙主持,世代相承。现在,还是严格按照祖先传留下来的程序进行。举行祠堂祭典时,在三跪九叩之后,还要加进初献、亚献和三献礼。祠堂祭祖结束后,要在祠堂外的广场上舞龙醒狮,举行传统的大盆菜宴,把祭祖仪式同大型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这是下沙黄氏宗亲祭典又一与众不同的特征。

  在旧社会,举行祭祖仪式时,全族男丁都要参加,妇女却不能参加。拜祠堂时,只有年满60岁以上的男丁才能进入祠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祭奠是"全民参与"。对于祭祖仪式中的一些传统规定,下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黄灿华说:"合理的要发扬下去,不合理的要做合理化处理,年长的人进祠堂祭拜,年轻人来舞龙醒狮,大小都参与,男女都平等,共同参与活动。"不仅如此,改革开放后,旅居海外的黄氏后裔也每年派代表回国参加祭祖,宗亲祭典已经成为联系黄氏家族的纽带。

  独特乡俗文化

  凝聚四海人心

  令人惊奇的是,目前居住在下沙的黄氏子孙有1500人,而国(境)外的下沙籍黄氏族人竟达到3000多人。古代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提倡"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而下沙黄氏祖先黄峭山却鼓励子女离家开拓创业,并书《骏马》诗作为黄氏子孙相认的凭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辗转迁徙,源起于中原的黄氏,由湖北而福建,经江西至广东,最后定居于南海之滨的下沙。清朝中期,下沙的黄氏后裔便开始到海外创业。目前,海外的黄氏子孙遍布世界各地,而每年祭典来临,世界各地的黄氏子孙又如期而归,不断推进乡俗文化向深层次发展。

  1980年,海外黄氏子孙成立了"世界黄氏宗亲总会"。1984年,下沙也成立了"黄氏宗亲会",并加入"世界黄氏宗亲总会",被选为该会理事单位。多年来,下沙"黄氏宗亲会"以宗亲祭典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为纽带,敦亲睦族,弘扬祖德,继承和发扬爱国、爱乡,敬老、爱老等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旅居海外的下沙黄氏后裔回国祭祖,对宣传改革开放、凝聚人心、招商引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侨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增强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爱乡热情。

  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祖屋改成了楼房,道路修宽了,环境变优美了,村民富裕起来了,开着汽车住着洋楼,下沙还像800年历史的古村吗?

  1994年,在下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英超的倡导下,下沙开始恢复正月十五闹元宵、唱家乡戏、吃大盆菜、舞龙醒狮、春秋祭祖等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以"乡俗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爱国爱乡的传统美德。

  "作为最重要传统项目的黄氏春秋祭祖,恢复起来也颇有戏剧性。"黄灿华说,公司找到惟一一位健在的熟知祭祖仪式的老人,根据他的复述,专门拍了录像资料,基本恢复了当年的祭祖风貌。在当时还怕人说讲迷信,都是关着大门悄悄地祭祖。如今下沙的祭祖习俗已被完好地传承了下来。2007年,"下沙黄氏祭典"登上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幸好当年发掘整理出了这套珍贵资料(这位老人去年去世了),否则祭祖仪式肯定会失传。

  近年来,下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展壮大集体股份经济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主动保护黄默堂古墓不受城市建设的损坏,还积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修缮了下沙黄思铭公世祠、陈杨侯庙、牌坊等。投入2000万元新建博物馆,把祠堂、古庙与下沙的文化、体育设施统一规划、建设,互为补充,构成了完整的文化活动场所,让下沙群众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缅怀祖先,感受文化的熏陶。

  下沙始终坚持抓经济不忘祖训,求发展不摈弃传统,积极主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提高了社区的文化品位,更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现在,下沙的传统文化进一步融进了现代生活,舞龙醒狮、大盆菜宴等民间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也得以发扬。当今的下沙人,并未在纷繁喧闹的现代经济中迷失本原,反而逐渐在祭祖仪式中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在龙腾狮吼中张扬朴素的人文精神,在大盆菜的宴席中凝聚人心。尤其是大盆菜宴,作为祭祖中的一项独特礼仪,2002年以5319席、6万多人的盛况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大盆菜文化成为深圳独特的乡俗文化, 每天都在接待国内外游人。

《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  谭 臻  彭雪屏        2009-8-14

返回
×
福田区图书馆免费向所有市民开放,开放时间:
成人阅览区:09:00-21:00 周二闭馆;法定节假日 10:00-16:00
少儿阅览区:16:00-20:00 周二闭馆; 寒暑假、周六日 09:00-20:00 ;法定节假日10:00-16:00